热源选择是煤泥烘干设备环保合规的核心决定因素,直接从污染物生成源头、治理难度及政策适配性三方面影响合规性,具体如下:
首先,决定污染物排放种类与初始浓度。燃煤类热源(如煤矸石、劣质煤)因燃料含硫、灰分高,燃烧会产生高浓度颗粒物(初始浓度500-1000mg/m³)、SO₂(800-1500mg/m³)及NOₓ(300-600mg/m³),需配套布袋除尘、脱硫、脱硝等复杂设施,否则易超《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颗粒物≤30mg/m³、SO₂≤200mg/m³);而天然气、电加热热源无固体燃料燃烧,仅少量NOₓ或无污染物排放,治理压力极小。
其次,影响末端治理成本与可行性。生物质热源虽属清洁能源,但燃烧易产生飞灰和VOCs,需高效除尘+VOCs处理装置,部分区域已限制其直燃使用;工业余热(如电厂蒸汽、钢厂尾气)几乎零污染物排放,无需额外治理,天然符合环保要求。若选错热源(如高硫区用燃煤炉),不仅需高额治理投入,还可能因技术限制(如低浓度VOCs难处理)无法稳定达标。
最后,决定是否适配区域政策要求。京津冀、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禁止简易燃煤炉,强制要求低排放热源(天然气、电、余热);中西部部分区域虽允许燃煤,但需配套脱硫脱硝。若热源与地方政策冲突(如禁煤区用燃煤热源),即使治理达标,也可能因“燃料类型违规”被责令停产。